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據人民網報導,4月的大阪夢洲,海風吹拂,綠樹搖曳。“歡迎來到中國館!”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行者”正在為觀眾提供智能導覽服務。日前,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大阪世博會)正式開園,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的中國館驚艶亮相。
中國館外形宛如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外立面上以多種字體鐫刻著百餘句詩詞名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的中國館,成為大阪世博會亮麗的“中國名片”。
展示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
中國館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本屆世博會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共設“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3個展區,展示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天人合一”展區內,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吸引著觀眾目光。影像中,94歲高齡的工藝美術家常沙娜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將她畢生對敦煌壁畫、圖案紋樣的研究成果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完美融合。展區還以數字化形式動態呈現世界最早的“農業百科全書”《耕織圖》等,體現中國古人對天人關係的思考,彰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和賡續傳承。
“中國館展示了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參觀者瞭解和學習中國的絕佳機會。”日本世博協會副會長、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松本正義向記者表示。日本設計師仙波宗浩在參觀了三星堆文物複製品展覽後說:“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後我還要找機會深入瞭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中國館將舉辦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希望通過大阪世博會,進一步深化日中地方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