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網評:數據增長展現發展質量的躍升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我國GDP同比增長5.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總量達318758億元。這份亮眼的“成績單”,不僅勾勒出中國經濟的“開門紅”,更以一系列增長曲線,彰顯了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產業體系與政策調控能力的綜合優勢。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抗壓密碼”與“增長動能”,正展現出我國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的向好態勢。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始終是中國經濟抵禦風浪的“壓艙石”。即使外部需求波動,國內市場仍能通過政策調節釋放潛力。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服務消費增長加快,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4%。新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文化文旅消費增長較快。內需市場的蓬勃生機,根植於居民收入的穩步提升。在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6%的基底上,6.5%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尤顯亮眼,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個百分點,意味著城鄉居民收入“剪刀差”正在持續收窄。有數據顯示,在以舊換新政策助力下,一季度高端智能家電縣域銷售額大幅提升,從食材保鮮到空氣淨化,從智能冰箱到個人護理,“聽得懂”“更聰明”的家電重新定義縣域生活,展現出城鄉消費能級共振的嶄新氣象,推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迭代升級,顯示出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
外貿韌性彰顯高水平開放制度優勢。面對美國對華不斷加征高關稅的極限施壓,中國外貿以穩健的表現回應質疑: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出口規模突破6萬億元,增長6.9%。出口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占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對亞洲、非洲地區出口分別增長7.8%、12.5%,對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都實現了增長。新能源產品出口態勢良好,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廣州第137屆廣交會吸引全球客商,出口展展位數近7.3萬個、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新疆霍爾果斯口岸一季度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同比增長28.5%,過貨量同比增長26%,創同期歷史新高。海南洋浦港加強與國內外港口合作,新開通洋浦至菲律賓馬尼拉和印尼雅加達直航航線,1—3月外貿集裝箱達12.16萬標箱,同比增加12.63%,港口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