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資料相) |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作者 歐陽春)賴當局去年5月上台執政以來,繼續過去蔡英文的倚美謀獨路線,政策完全倒向美國一邊,雙方的官方來往雖然減少,但謀獨挑釁、備戰抗中仍然不斷上演。
關稅問題上,到目前為止,完全不敢向美國說不,民間關心是否要重啟兩岸經貿,不要單押美國,賴當局卻仍強調拒絕紅色產業鏈,甚至進一步喊出投資“脫中入北”成為全球台灣。儘管台灣遭到美國關稅戰風暴,民進黨還在用扣對手紅帽推進大罷免。
今年3月3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見證下,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美國搶走台積電,賴當局拱手讓人,台積電將變美積電。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灣稅率高達32%。民進黨政府長期以來的兩項政策讓台灣頓失抵禦能力,一是幾乎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國一個籃子裡,且不敢向美國說不;二是產業過度集中在高科技,也就是許多學者示警的“荷蘭病”。當美國關稅戰組合拳下來,台灣如同遭到血洗,核心產業被拔走,衝擊GDP、就業,這次沒死也半條命。
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前,台灣原本以為增加軍購,台積電赴美投資就能換來美國較好的待遇,結果完全沒有,32%對等關稅宣布後,台灣產業界如晴天霹靂,民進黨政府定調不反制,將加碼投資與採購,卻如同被美國軟土深掘,愈要愈多。
台灣從蔡英文執政後,即逐步切斷與大陸連結,阻止企業赴陸投資,全部資源押在美國,前幾年還沾沾自喜,從晶片、蘭花、水果到珍珠奶茶原料都可以大量輸美。未料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算的不是雙方的關稅稅率,而是雙方的貿易逆差,美對台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算出對台灣所課徵32%“對等關稅”稅率。從種種跡象顯示,先前為經濟“脫陸入美”沾沾自喜的民進黨政府這次要吃苦頭了。
兩岸關係方面,賴清德多次妄言兩岸“國與國互不隸屬”。這是“新兩國論”,顯示其“‘台獨’工作者”的心意強烈,這必然使得兩岸關係一直走在統獨對撞的路上。賴清德的引戰言行,正在把台灣帶向國際媒體所預見的“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拒絕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急轉直下。2021年蔡提出“新兩國論”,翌年佩洛西訪台,大陸首度發動包圍整個台灣的軍事演習,“海峽中線”自此被大陸塗銷,蔡還丟失了十個“邦交國”。而賴清德一上台,就擺出比蔡激進的姿態,大陸又發動圍台軍演。
以上可知,凡是台灣主政者意圖定位兩岸為兩國關係,後果對台灣全無好事。但因近年美國為了阻撓大陸崛起,打台灣牌,並圖固定化兩岸分裂,蔡、賴便壯了膽,而賴又甚於蔡,使得台海觸發戰爭的可能性愈為國際社會關注。
<nextpage>
賴清德多次提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已幾乎都稱大陸為“中國”,將"兩國論"法理化。大陸配偶、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去年底遭“內政部”以違反國籍法解除議員公職,並追繳其遞補擔任議員約1年4個月相關所得。史雪燕是在2022年12月25日卸任議員,當時是蔡英文執政,台官方在去年12月才有動作,很不單純,“賴政府”另有其它更重大目的。
今年3月13日,賴清德宣布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拋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包括恢復軍事審判,震撼全台。賴清德的抗中17條加上罷免,翻轉了台灣政治結構。
台軍方漢光演習以2027年大陸攻台為想定,3月27日在台南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美國毫不避諱催促台灣備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對台灣安全、防務歸納有三大重點,第一,特朗普從未承諾保衛台灣;第二,美要求台灣增加防務預算,特朗普曾提及應該要達到GDP的10%(目前為2.45%),賴清德承諾要加到3%以上;第三,美國加速要求台灣加強自我防衛,日前傳出美方要求台灣將義務役從現行一年延長為二年。
另外,賴當局出於“謀獨”目的,勾連外部勢力歪曲抹黑聯大第2758號決議,企圖誤導台灣民眾和國際輿論。今年2月,台灣官方宣布不採認大陸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與北京華文學院等3校學歷,也禁止學校與其交流。
賴當局去年520後限縮絕大多數兩岸交流,不論是台灣能否受惠的都封殺,諸如能搶救台灣觀光業的陸客團來台就以“小兩會先協商”為由拒不放行。
一年來,賴當局加碼塑造仇中氛圍,進一步撕裂兩岸關係,同時繼續倚美謀獨,加緊備戰。大陸明言,“如果“台獨”分裂勢力膽敢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懲獨利劍時刻高懸在“台獨”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