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開博後,圓夢小康”,博後村依托玫瑰花種植為村民增收(中評社 葉佳怡攝) |
中評社三亞4月11日電(助理記者 葉佳怡)4月10日,由中國記協與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共同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台承辦的“自貿封關看海南”港澳台媒體記者集體採訪活動在三亞啟動。三十多位來自港澳台的記者來到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西南部、黎族少數民族聚居的博後村,探訪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早年博後村土地是鹽碱地,農業生產條件惡劣,過去村民只能依靠種植椰子和養豬增加收入來維持生活,人均年收入僅5000餘元。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博後村玫瑰穀考察,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暖心話語後,博後村依托資源禀賦與區位優勢,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17年,博後村通過發展民宿產業、企業務工、土地出租、庭院經濟等,村民收入大幅提升。至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000元,開創各族群眾共同發展致富的良好局面,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進步+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博後村還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創意文化為底蘊,博後村建設了多個黎族文化培訓基地,以老帶小、以練促學,注重培養下一代的黎族手藝傳承和民族文化認同感。此外,博後村還重視打造黎族文化振興品牌,挖掘黎族文化,品牌化思維整體謀劃,多方位發展產業,推動博後“民宿+”建設,有力拉動了本土消費市場。
如今的博後村,早已掙脫了鹽碱地帶來的貧困,在民宿經濟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與民族文化傳承並行的鄉村振興之路。未來,在自貿港建設與封關運作的時代浪潮中,博後村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持續釋放發展潛力,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一顆璀璨的鄉村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