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丹戰火中,有一支朗朗讀書的“中文組”
http://www.crntt.hk   2025-04-09 14:57:43
 

  29歲的薩利赫選擇學習中文,主要是受中文系出身的母親的熏陶。薩利赫喜歡中國電影,想投身商業和旅遊業。他說,蘇丹和中國關係密切,一旦衝突結束,期待中國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參與戰後重建。

  薩利赫原本家境殷實,但“戰爭讓我們失去了一切,流落他鄉,一貧如洗”。

  為支付房租、學費和日常開銷,薩利赫經常忙得不可開交:上午在離家2公里的工廠調制配送香水;午後急匆匆趕往學校,有時還會遲到;剛一下課,又要轉戰市場賣香水,直至接近宵禁時間。

  薩利赫說,中文很難學,自己一開始甚至“張不開嘴”,衹有堅持多練習。他常隨身帶著課堂筆記,工作間隙便拿出來念,“四是四,十是十”“聲調錯了,買和賣就會搞混”……

  在距離“中文組”約320公里的恩圖曼市,20歲的阿拉·卡伊斯靠著微弱的4G信號遠程上中文課。視頻那頭,“中文組”老師的身影在手機屏幕中時動時靜,“風雨……同舟……意思——”突然的斷線經常讓阿拉心急如焚,有時她不得不聯繫同學幫忙錄下網課。

  持續動蕩下,停電停網讓阿拉感到無助。她告訴記者,漆黑的夜裡,她只能借著燭光或手電筒學習中文。阿拉說,艱難的日子裡,她總會翻看日記本上用中文寫下的幾句話:“蠟燭會融化,但希望不會”“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阿拉盼望蘇丹內戰早日結束,自己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她說,“我有一個夢想:去中國留學,畢業後成為一名翻譯,做溝通交流的使者。”

  今年2月,“中文組”在蘇丹東部城市蘇丹港開設了分中心。“中文不僅美,更讓不少蘇丹人從中看到無限希望。我們不但要堅持下去,還會越辦越好。”談及未來,阿提夫眼神堅定。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