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和美國拚的是“經濟韌性”
http://www.crntt.hk   2025-04-08 10:40:09
 

  第五,經濟科技領域的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的必然結果是一個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具備“全”“大”“多”“密”“強”五大特徵。中國吸取了此前兩個經濟大國英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深刻教訓。在1980年代,英國的撒切爾政府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毅然”放棄了製造業,而把重點轉向金融業。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儘管倫敦擁有了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金融城”,但英國則失去了製造業。當一個國家不再製造,等待的便是這個國家的衰落。這也為後來英國脫歐埋下了種子。美國也如此。二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最強國。但和英國一樣,里根革命推動金融全球化,美國的資本帶著美國的製造業流向了世界各地。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裡,美國從一個什麼都製造的國家轉型成為一個什麼都不能製造的製造業弱國。也就是說,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導致了美國的“去工業化”。這也就是特朗普自其第一任期開始推動“再工業化”的原因。儘管特朗普對美國“去工業化”所產生的弊端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他對“再工業化”所採取的做法(也就是本文所討論的“對等關稅”)則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成功。而中國既不會作出英美那樣的錯誤判斷,更不會犯英美那樣的戰略錯誤。

  一旦意識到中美拚的是經濟的韌性,那麼構造這樣一個現代產業體系必然會成為國家發展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注:原文刊於“大灣區評論”公眾號,獲授權刊登,有删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