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河畔 綠意長 文脈長
http://www.crntt.hk   2025-04-01 13:45:49
蘭州兩山地區的人工林。(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黃河邊,茶攤上,一杯杯“三炮台”茶飄出玫瑰香;紅燈籠掛滿百年鐵橋,幾只水鳥翩躚而過,游人漫步河道邊。

  這座百年鐵橋叫中山橋。橋附近的人群中,有個人一邊走,一邊盯著河邊的一座“小屋子”。他叫鐘曉強,是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負責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這座“小屋子”不到20平方米,全稱“中山橋水質自動監測站”。

  黃河蘭州段由西固區達川鎮入蘭州,自西向東穿城而過,至榆中縣青城鎮出蘭州,全長150多公里。蘭州傍水而生、因水而興,400多萬市民在黃河南北兩岸繁衍生息。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兩年來,蘭州築牢黃河生態屏障,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新技術助力智慧防治

  “這個監測站面積不大,責任不小,它是‘智慧黃河平台’的關鍵部分,和我們一起守護水質。”鐘曉強道出緣由。

  “智慧黃河平台”指的是智慧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管理監測建設項目軟件平台。黃河保護法施行後,工程加速推進,去年底通過驗收。全市共設置19個監測站,分布在黃河幹流和重要支流點位,成為24小時不停歇的水質“崗哨”。

  其內部,控制單元、預處理單元、離心機等整齊排列,定時檢測黃河水的pH值、電導率、溶解氧、濁度、總氮和總磷等數據。如遇數據異常,設備會自動留樣並觸發警報。

  這些水質自動監測站點,一頭連著母親河,一頭連著智慧黃河平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