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蒙陰縣紀委監委聚焦“校園餐”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督促縣教育和體育局完善制度機制,切實保障學校食品安全。圖為該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縣中小學(幼兒園)大宗食材集采集配中心瞭解情況。(圖片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實踐中,如何緊盯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找准民生痛點難點,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整治,讓群眾可感可及?我們採訪了三位地方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
以群眾訴求為靶向、群眾需求為目標、群眾滿意為標尺,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整治
記者:請結合實踐談談,如何找准民生痛點難點,因地制宜開展專項整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時勇:我們推動各類監督貫通融合、協調聯動,緊盯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優化營商環境、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等領域,提升發現問題的及時性、主動性。建立案件復盤制度,聚焦查辦學校食堂、民生資金等領域典型案件,加強個案剖析和類案分析,深挖背後的行業性、系統性和領域性問題,找准找實監督的切入點、著力點。建立“連心橋”民生實事項目工作機制,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全面收集民生問題,分區域、分領域開展專題分析,確保精準有效鎖定民生痛點難點,為精準施策找准靶向。我市鎮(街道)國有資產、村(社區)集體資產體量大,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開展了村務卡、集體資金違規出借和資產出租、鎮(街道)國有資產、鎮村工程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突出問題系列專項整治,嚴肅懲治一批“蠅貪蟻腐”,推動完善系列制度規定。去年,我們結合巡察、審計、調研等情況,發現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還存在廠房、商鋪等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為此,我們把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流轉交易作為“小切口”,持續深化開展專項清理整治,嚴肅查處經營性資產管理不規範、資產交易不規範等背後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壓縮權力尋租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