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紅墻碧瓦,和璽彩畫,560餘歲的慶成宮以開闊胸懷擁抱萬千氣象,見證不息的文化脈動。3月28日,以“大美東方 文化交響”為主題的“何以東方美”文化傳播項目在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點之一的先農壇盛大啟幕,並在慶成宮舉辦文化秀首站活動。
從蔚然成風的“考古熱”“非遺熱”“文創熱”,到跨界又出圈的“國潮”“國風”“新中式”,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生機盎然。不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轉化,中國人對美的獨特認知、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始終是不變的文化密碼。
“何以東方美”啟幕活動匯聚政府部門、文博機構、學術界、藝術界、企業界、媒體等多個領域的代表。主題文化沙龍上,嘉賓分享真知灼見,探求東方美如何與時代和合共生、與世界美美與共;沉浸式文化秀中,一系列跨界融合的文藝作品別開生面,生動展示東方美賦予藝術創新的無限靈感與廣闊空間。
何為東方美?與古為新,海納百川。
“從水墨丹青到絲竹雅韵,從亭台樓閣到精工細作,東方美不僅是東方智慧的詩意表達,更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正如主題視頻《何以東方美》所闡釋的,色、味、形、音、藝、韵構成了東方美的豐富維度,她從歷史深處走來,在當今人們對文化遺產的呵護和匠心獨運的創造中被激活。
主題文化沙龍上,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參與者、推動者、見證者,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宋慰祖深有感觸:“中軸線是一條不斷傳承、發展的城市文脈和歷史文化帶,是凸顯‘東方之美’的標識和紐帶。”天宮藻井冰箱貼“一貼難求”,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發現,許多觀眾持冰箱貼與天宮藻井合影,與一脈相承的中華美學理念“相遇”。東方傳統色“緗葉色”發布,多個領域合作復原“開化寺色譜”,在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監事會主席游亞林看來,色彩是文明的直觀注腳,東方傳統色展示了中華美學的多姿多彩。
何以東方美?弦歌不絕,日新又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