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題:“關稅大棒”破壞貿易秩序——美國何以成為全球“風險源”②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打著“美國優先”旗號,四處揮舞“關稅大棒”。如今,關稅已被美國政府包裝成“多功能武器”——既是外交談判的籌碼,又是推動“製造業回流”的利器,還是政府的“創收密碼”。
然而事實上,“關稅大棒”無助於美國實現既定目標,反而推高通脹、擾亂供應鏈、破壞貿易秩序,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主要風險源。
新一輪加征關稅直接導致企業運營成本激增,全球貿易成本上升,供應鏈嚴重受損。以高度依賴全球化分工的汽車產業為例。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嚴重衝擊這一產業。德國大眾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說:“整個汽車行業、全球供應鏈、企業以及消費者都將不得不承受負面影響。”據路透社報導,加稅計劃將顛覆汽車貿易和供應鏈,給消費者和投資者帶來不確定性,並重創從亞洲到美國的全球汽車製造商股價。
“我們如何負擔得起。”這是美國《紐約時報》從近100家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公司那裡得到的反饋。一些商家談到了一種“商業癱瘓”的感覺:在不可預測的新關稅浪潮中,他們甚至不敢制定長期經營計劃。“這些關稅措施是自取滅亡、自毀前程的,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的根源,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吉姆·查默斯說。
更加危險的是,當前美國已不滿足於單邊加稅,而是試圖推行所謂“對等關稅”、重構全球關稅體系,系統性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指出,美國對不同國家徵收不同關稅,公然違反世貿組織成員之間不相互歧視的承諾。如果美國提高關稅稅率,超過與其他成員談判達成的最高水平,同樣違反世貿規則。鮑恩認為,美國單方面決定逐個產品、逐個國家提高進口關稅,嚴重破壞當今全球貿易體系。
面對美國的經濟脅迫,加拿大、歐盟、中國等方面迅速宣布反制措施,其他國家也不得不準備反制,全球貿易摩擦的烈度將大幅升級。加拿大《環球郵報》3月5日刊發社論,批評美國發動“不合理、不必要的貿易戰”將美國與其他國家割裂開來,那些與美國關係緊密的國家“將不得不負責自己的安全,發展更可靠的貿易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