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3月24日報導,歐盟新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已經開展聯合訓練,但能否部署尚且存疑。迄今為止,歐盟尚未從預算中撥出足夠資金來建立軍事戰略指揮機構。此外,歐洲理事會必須就部署問題達成一致,而正是歐洲理事會中的分歧導致該部隊的前身——即歐盟戰鬥群——從未部署使用。
報導稱,2022年3月,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歐盟通過了名為“戰略指南針”的行動計劃,提出將在2025年前建立一支最多由5000人組成的快速反應部隊。時任德國國防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盛贊“快速部署能力”是該計劃的“軍事核心”。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都是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的支持者。
現在,快速反應部隊已經待命,歐盟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2023年和2024年,部隊分別在西班牙和德國舉行了聯合軍演,下一次演習最遲將於今年4月初在匈牙利舉行。
然而,快速反應部隊不僅需要執行任務的士兵,還需要軍事戰略領導。這實際上應該由2017年成立的軍事規劃與執行能力指揮中心負責,但該中心的能力目前受到嚴重質疑。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維德·麥卡利斯特表示,“如果不大幅增加人力和資源”,指揮中心根本無法“指揮和管理快速反應部隊”。
麥卡利斯特批評道,雖然有計劃增加相關工作人員,但人數仍不能滿足需要;其次,儘管指揮中心計劃搬遷至新辦公樓,但新樓的規模還是太小,容納不了足夠的工作人員;第三,無論新樓還是舊樓都沒有安全的通信基礎設施。總而言之,“各級指揮機構、武裝部隊、民間合作夥伴和派兵國之間缺乏可靠的通信及安保系統”,現在用的都是“臨時安排的”。
為了彌補這些漏洞,歐盟成員國必須提高歐洲和平融資機制的預算,但這目前並不在考慮範圍內。此外,各成員國領導人甚至可能重蹈覆轍,無法就快速反應部隊的部署地點和方式達成一致。麥卡利斯特認為,解決辦法就是讓願意合作的成員國在歐盟框架之外自行部署部隊。這樣一來,快速反應部隊就會變成一個純粹的政府間項目,由擁有必要指揮能力的國家牽頭,布魯塞爾不參與規劃,也不提供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