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表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加強和拓展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交流合作,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地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香港歐洲商會代表表示,對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未來更好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將推動更多歐洲資本、企業、人才來港投資興業發展。
這反映歐洲企業在中美博弈中的務實策略,在中美技術、貿易摩擦背景下,歐洲企業需平衡中國市場機遇與合規風險,香港的“兩制”緩衝作用凸顯。不少歐洲資本更將香港視為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尤其是科技、綠色經濟等領域。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始終建立在堅實的制度優勢與市場活力之上。面對外部勢力各種攻擊抹黑,香港通過事實與行動有力回擊,事實上,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香港社會恢復穩定,法治根基更加牢固。現時港股總市值超過40萬億港元,比國安法實施前一天高出逾2萬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餘超過455億港元,外資機構數量不降反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肯定香港金融體系“穩健且具韌性”。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穩固性,源於“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更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與市場創新能力的深度融合。
全球資本的“制度安全港”
香港的普通法傳統、司法獨立性及與國際標準一致的金融監管框架,使其成為全球資本的“制度安全港”。香港作為國家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與國際資本“引進來”的核心通道。截至2024年,中概股在香港市場的日均成交額占比達87%,較2019年提升22個百分點,顯示其“風險緩衝器”功能。香港擁有全球最密集的國際金融機構網絡,93家全球百大銀行在此設點,外資企業地區總部數量連續三年增長,突破1500家。
香港金融地位的穩固性,本質上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市場化法治傳統與國家戰略需求的共振結果。全球資本在“去全球化”浪潮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香港這樣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當紐約與倫敦的金融市場陷入地緣政治漩渦時,香港的價值恰恰在於既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又能保持與西方體系相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