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指出,當前各地紛紛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年輕人對於保租房的需求有所增加,“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集中供應、配套設施完善且居住體驗良好的保租房項目。加上保租房租金往往為市場租金的六折至八折左右,契合了新市民對低租金房源的偏好”。
多地加大籌集力度
去年底,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以需定購、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幫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等實現安居。
近年來,推動保障性住房的新建與籌集工作,已成為眾多城市的重點任務。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表示,2025年,長沙市計劃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26個、建設公租房項目7個,打造“公租房2.0版本”。
在北京,為增加保租房供給,北京探索建立全市首個保租房儲備項目庫。2024年,北京超額完成了保租房的籌集建設任務,2025年,北京計劃建設籌集保租房5萬套(間),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和青年人提供“安居北京”的機會。
為滿足更多人群的租房需求,北京還積極籌集宿舍型房源,定向對接快遞、公交、家政、環衛等群體。例如,朝陽七彩家園項目2586間房源面向公服人員配租。海淀區將鳳凰公寓應急隔離用房轉型為技能人才公寓,申請人員分布在建築施工、餐飲、電力施工、工程施工、交通運輸等行業。
“與公租房相比,保租房的覆蓋對象比較寬,定位是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易居房地產研究中心副院長嚴躍進表示,這些項目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房源,滿足了不同租房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