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前段時間,英國首相斯塔默宣布,英國政府將啟動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持續性國防開支增長。到2027年,英國將把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目前的2.3%提升至2.5%。斯塔默還表示,如果工黨在2029年贏得英國大選,國防開支占比將增至3%。
在烏克蘭戰場硝煙未散、跨大西洋盟友裂痕加深之際,英國的國防開支決策暗合三重考量——既要以“北約責任生力軍”姿態回應白宮施壓,還欲充當歐洲安全領域的領軍角色,更要借英美特殊關係重塑後脫歐時代的地緣坐標。
其一,順應特朗普政府讓北約成員國承擔更多防務責任的政策導向。特朗普剛重返白宮,就暗示“美國可能不會長期在歐洲駐軍”,試圖把防務重擔迅速轉嫁給歐洲國家,敦促盟友分攤更多軍費。跨大西洋防務關係面臨空前考驗。斯塔默在前往華盛頓會見特朗普前夕宣布繼續增加國防開支。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英國政府試圖通過積極迎合特朗普,重申英美特殊關係,以換取美歐防務不致“脫鈎”。
其二,彰顯英國在歐洲安全秩序構建中的特殊地位。斯塔默聲稱:“這項投資意味著英國將加強其在北約內部以及在歐洲大陸集體防衛中的領導地位。”歐洲國家普遍意識到,美國正大幅縮減甚至不再提供對歐安全保護,歐洲必須加速提升自身防務能力。英國作為歐洲核大國,以及北約中較早達到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2%的成員國,試圖通過率先提高國防開支,引領歐洲各國增大防務投入的風潮,再度扮演彌合美歐分歧的獨特“橋梁”角色。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前哨站”角色塑造——在拜登政府暫停援烏主戰坦克的關鍵節點,英國與烏克蘭今年1月簽署為期100年的全面夥伴關係協議。協議規定,截至2031年,英國每年將向烏克蘭提供至少30億英鎊的軍事援助,還將深化與烏在海上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這種“逆風挺進”的姿態,既為歐洲安全架構提供政治支點,也暗含將烏克蘭危機轉化為自身戰略杠杆的算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