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德國聯邦議院18日通過一項巨額財政方案草案,將提供5000億歐元特別基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並批准修訂《基本法》中的“債務刹車”條款,放寬對國防開支的債務限制。
分析人士認為,這項計劃標誌著德國經濟政策重大轉向,有望刺激長期不足的公共投資,助力德國經濟擺脫衰退困境。不過,也有專家質疑,該計劃並未觸及德國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並可能加大政府債務風險。
“來得有點晚,但總比沒有好”
破敗的道路、大規模火車晚點——這些景象勾勒出德國基礎設施老化的現實困境。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由於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德國幾十年來一直在透支過去積累的資產”。而新財政方案將提升政府公共投資能力,提振德國經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德經貿研究中心主任史世偉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投資不足是重要原因。此次通過的財政草案標誌著德國經濟政策的一次重大轉向,特別是設立巨額基礎設施基金,有望為低迷的德國經濟注入強勁增長動力。
輿論普遍認為,特別基金將引發德國投資熱潮。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計,2026年德國設備投資和建築投資將分別增長5%和4%,基礎設施改善將進一步激發私人投資。
德國多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近日發布經濟預測報告,普遍上調2026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報告均指出,雖然美國關稅和貿易政策正抑制德國經濟,但基礎設施特別基金等擴張性財政措施將提振經濟,助力其復甦。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等機構預計,未來十年,德國經濟產出有望年均增長超2%。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指出,公共投資項目啟動需要時間,預計最早到明年才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明顯影響。“雖然這來得有點晚,但總比沒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