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AI換臉、炒作元宇宙投資……這些數字新騙局值得警惕(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隨著AI大模型迎來爆發式發展,許多網民開始使用AI輔助工作和生活,金融詐騙也用上了新“馬甲”,不法分子利用區塊鏈、虛擬貨幣、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雲養殖等概念,編織各種詐騙陷阱,實施網絡金融詐騙。
針對金融領域詐騙出現的新特點,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開展2025年“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以下簡稱北京金融監管局)連續發布三條消費者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警惕新騙局、新套路、新變種,幫助消費者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打個視頻電話、看條視頻信息就能確實是本人嗎?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近期接到“親友”視頻通話,稱遭遇事故等急需用錢,李先生給其轉賬後才緩過神核查身份,卻發現被騙。遇到和李先生同樣遭遇的人群不在少數。北京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接到群眾舉報的網絡金融詐騙案件中,“AI換臉冒充親友”這類數字新騙局較為典型。
北京金融監管局提示,遇到親友通過視頻或信息求助轉賬時,務必通過多個渠道如撥打手機、當面溝通等核實對方身份,切勿輕易相信視頻中的畫面,更勿因一時情急而盲目轉賬匯款或洩露個人敏感信息。
除了AI換臉冒充親友外,偽造虛擬貨幣投資方式、冒充專家推薦投資、虛假養老項目眾籌等都是典型的數字時代新騙局。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對網絡金融知識瞭解不深、風險意識相對薄弱的特點,騙取老年人的養老錢財。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未來貨幣”“高額回報”的旗號,偽造交易平台、誇大收益數據,讓人誤以為投資虛擬貨幣是穩賺不賠的好生意,一旦收入資金便操控市場,使“貨幣”價值暴跌,甚至關閉交易平台。
此外,在網絡上冒充金融專家或投資顧問,推薦所謂的“優質投資項目”,以“養老項目眾籌”為名,在短視頻平台、網絡眾籌平台等渠道發布虛假信息,宣稱高端養老院、智能養老社區,承諾投資就享有優先入住權或獲得高額回報,往往都是虛構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