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介紹,與過去相比,現在人們對旅遊的理解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把生活方式變成旅遊體驗的對象之一,城市或鄉村的美好生活成為重要的旅遊體驗場。旅居更是如此,不只是簡單的旅行和居住,更是一種深度的文化體驗和生活方式的融入。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介紹,今年起,實施旅居雲南三年行動,準備建設不少於3000個重點旅居村,發展康養、研學、文體、養老等新業態,為遠道而來的旅居朋友打造一套私人訂制的“生活盲盒”。
在雲南,旅居業態的興起,不僅讓眾多“煙火鄉村”持續火熱,還帶動了一批“寶藏小城”。
玉溪市元江縣旅遊資源並不突出,但憑藉暖冬氣候優勢,今年吸引了3.5萬名旅居人員留下來過春節——這個數字接近元江縣城主城區人口的一半。
目前,雲南旅居經濟呈現“雙核驅動”效應:昆明、大理、麗江等傳統旅遊城市向“深度生活場”蝶變;而以元江為代表的小眾縣域則憑藉各自的比較優勢,迎來發展機遇期。
行業人士表示,旅居業態正見證中國旅遊消費的深度變革,也回應了大眾對優質生活的深度需求,既要山水之美,也要現代便利;既求身心休憩,也需事業延續;既享生態饋贈,更重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