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和烏克蘭代表團11日在沙特阿拉伯城市吉達舉行約9小時會談。按照美國媒體的解讀,烏克蘭“屈服於美國壓力”同意臨時停火30天,以換取美方立即恢復對烏情報共享和軍事援助。雙方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烏方定性會談“結果導向”“富有成果”。目前不清楚雙方各做出哪些讓步。
“部分停火”緣何變“臨時停火”
會談前,烏方對外放風稱,烏方將提議俄烏部分休戰,即停止空襲和黑海上的戰鬥。這一提議其實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首先提出的,他給出的一個理由是,陸地上的衝突沒法監督。
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相關表述變成“烏克蘭表示願意接受美國提議,即立即實施為期30天的臨時停火並可協商延長”。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視頻講話說,烏方同意美方提出的俄烏全面停火,“不僅在黑海,而且在整個前線,都停火”。
會後,有記者就此問美方代表團:烏方提出的是空中和海上部分停火,為何最終變成美方提出的立即全面停火30天?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沒有解釋美方如何施壓,只是表示烏方“願意這樣做”。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則簡單表示,他們“就不同類型的停火進行了各種討論”,“烏克蘭人已經同意這一提議,他們已經為和平做好準備”。
《華爾街日報》11日發表社論,認為烏克蘭同意美方提出的俄烏全面停火,是“屈服於美國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取消對烏克蘭情報和軍事援助,讓烏克蘭人在戰場上付出生命代價。俄羅斯正在取得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