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央視網報導,近年來,平台經濟迅速發展,依托互聯網平台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202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在北京、江蘇等7省市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7省市試點 一千多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職業傷害保障
在北京的一個騎手站點,記者見到了李奕璞。他做騎手已經三年多了,之前一直沒有社保。為了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他曾經購買過商業保險,但是保額比較低。
2022年7月,北京成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省市之一,李奕璞所在的平台企業也參與了進來。去年3月份,他在配送訂單的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李奕璞立即通過平台App的“一鍵報案”系統,發送了事故報案信息。隨後,企業通過全國信息平台,向北京市人社局提出職業傷害待遇給付申請,李奕璞在線上遞交了材料。
經過職業傷害勞動能力鑒定,李奕璞不僅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用,還收到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騎手 李奕璞:賠付挺快,一個月就出了勞動能力鑒定結果,認定十級傷殘,對騎手有個保障。
如今,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經超過8400萬人。他們的工作與傳統就業不同,是依托於互聯網平台,靈活性強,流動性大,與平台的關係有別於傳統勞動關係,因此在維護勞動保障權益方面,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職業傷害保障就是針對他們的職業特點,從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手們最急迫的方面入手,對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障進行探索。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保險處處長 蘇育:通過平台註冊接單來承接工作任務,他可能是在一個平台接單,也有可能是在多個平台接單。我們通過按單繳費的方式,不管他是在哪個平台接的單,都由這個相應的平台按單進行繳納保費,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