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哪吒2》已在全球多地上映(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首部躋身全球影史票房前 10 的非好萊塢影片、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連續三周稱霸全球周末票房榜冠軍……在剛剛過去的中國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新表達的非凡魅力。
哪吒從“鬧海”到“出海”,離不開中國故事的創新呈現。正如導演餃子所言:“傳統文化要長出年輕血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電影煥發出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當代價值的蓬勃生命力。
《山海經》《封神演義》《西游記》等神話傳說,在光影中重煥新生。從哪吒“三頭六臂”的視覺衝擊,到風火輪、乾坤圈,昆侖仙境與海底龍宮的東方想象;從申公豹、石磯娘娘、太乙真人、四海龍王等人物設定,到“哪吒鬧海”所代表的追求自我、反抗命運的文化符號,無一不從傳承了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哪吒出海的成功,還在於中國故事在不同文明背景中引發的共情。“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既是陳塘關少年的覺醒宣言,也是全球化時代個體對抗命運的共同敘事。真摯動人的親情、友情、師徒情,打通了電影和觀眾的情感連接,讓共鳴和感動跨越代際和國界。影片以 “魔童哪吒” 對自我身份探索為主線,傳遞 “愛”“公平”“正義” 的價值觀,既契合中國觀眾的情感需求,也能引發全球觀眾對身份、命運等議題的深入思考。
2025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 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 周年。哪吒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離不開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成熟。2400個鏡頭中1900個特效鏡頭的驚人占比,背後是貴安超算中心每秒千萬億次的算力支撐,是138家動畫企業構建的產業集群協作,更是4000餘名藝術工作者歷時五年的匠心雕琢。從粒子特效模擬的“混元珠”能量場,到面部捕捉技術呈現的細膩微表情,每一個數字幀率都躍動著中國智造的創新脈搏。這種將超級計算機的冰冷算力轉化為藝術溫情的魔法,正是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成熟的生動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