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彤團隊的技術原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受了“腌黃瓜”原理的啟發。
在半透膜的兩側放上不同濃度的鹽水,高濃度鹽水會把低濃度鹽水中的清水吸過來,以此可以獲取高質量清水。靈感乍現,李毅彤團隊開始專注於各類水處理膜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這種類似“腌黃瓜”原理的“特種滲透膜聯用技術”,一邊回收清水,一邊將廢水濃縮實現資源化利用,針對不同水質應用不同種類的滲透膜,還有效降低了處理成本。
除了應用於環保領域,李毅彤團隊的膜技術還被創新運用於果汁、乳品等食品的常溫濃縮,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領域。
剛來到蘇州創業園的時候,李毅彤一人、一背包,頗有幾分“孤勇”。與園區負責人的一番對談,讓他踏實不少,園區送來了“群力”。
“經過幾次交流,大家確定雙方合作就落在蘇州高新區。創業園幫助我做好前期手續,包括申請政府的人才項目等,我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全力投入產品的研發當中。”李毅彤說。
得益於蘇州高新區對於海歸人才創業的支持,李毅彤先後獲評江蘇省雙創人才、姑蘇領軍人才,並在2019年與蘇高新創投完成了天使輪融資,2020年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步一個腳印,李毅彤團隊的治水“膜”術逐漸獲得市場認可。
為提升生產與研發能力,前不久,李毅彤團隊與同濟大學合作成立了研發實驗室。“我們想與學校一起做一個先進膜技術中心,幫助高校教師更好實現成果轉化。企業擁有的研發人員畢竟有限,我們遇到的技術難題也想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尋求更多解決方案。校企合作,實現雙贏。”李毅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