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勒索皆為利來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加速推進對烏礦產資源控制,一方面是想實現對烏援助的所謂“回本”,另一方面旨在爭奪關鍵礦產進行戰略布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亞當·圖澤將該礦產協議形容為“一次非同尋常的勒索行為”。《華盛頓郵報》認為,特朗普政府將全球事務簡化為成本收益核算,凸顯了“美國優先”的政策立場。
美國盯上的烏克蘭礦產資源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基輔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烏克蘭擁有超過100種關鍵礦產資源,其中包括被廣泛用於建築、航天工業的鈦和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鋰。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刊文說,關鍵礦產是“21世紀經濟的基礎,在地緣政治中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是美國爭奪未來產業主導權的戰略布局。西班牙《機密報》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烏克蘭危機已從地緣政治衝突轉變為經濟爭端,“美國已將衝突的解決方案轉向一種交易邏輯”。
儘管美烏就礦產協議達成一致,但協議落實仍面臨多重現實因素制約。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網站發表文章說,目前烏克蘭安全局勢不明,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礦產開採成本高昂,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歐盟也瞄上了烏克蘭礦產資源。據報導,歐盟方面24日向烏政府遞交了一份礦產合作協議。同日,烏總理什梅加爾在烏克蘭政府與歐盟委員會舉行的聯席會議上說,烏克蘭重建為歐洲企業提供了巨大投資空間,烏克蘭將向歐洲提供切實的“戰略優勢”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在跨大西洋關係裂痕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烏方的表態進一步凸顯了美歐分歧,未來雙方在烏克蘭礦產上的競爭或將不斷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