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美俄兩國代表在沙特會晤。這是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雙方最高級別外交官的首次面對面會談。會後,美俄領導人峰會也被提上日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回溯上一次美俄領導人峰會,還是在2021年6月的瑞士日內瓦,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時任美國總統拜登開啟了兩國為期半年的戰略穩定對話。隨後俄方向美方提交了《俄美關於安全保障的條約》和《關於俄羅斯和北約成員國安全保障措施的協議》兩個草案文件,其核心內容是要求北約改變對俄採取的政治軍事遏制政策;北約停止擴張,不得接受烏克蘭和其他國家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不得在烏克蘭以及東歐、外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國家開展任何軍事活動等。隨著美國拒絕俄方草案,戰略穩定對話失敗,俄烏衝突隨之爆發。
正如美國著名學者米爾斯海默所說,“美國拒絕照顧俄羅斯最深層次的安全關切,而是無情地採取行動”,“美國於2008年4月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納入北約的決定,注定會導致與俄羅斯的衝突”,“拜登政府不願意通過外交手段消除美俄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在2021年,美國再次承諾要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而普京對此的回應是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
俄外長:烏不加入北約是談判先決條件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4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表示,俄方願與烏克蘭、歐洲國家和其他有關各方就結束烏克蘭危機進行談判,但衹有在達成令俄方滿意的協議情況下,俄羅斯才會停止軍事行動。他強調,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是俄方談判的“先決條件”。
拉夫羅夫指出,俄羅斯的立場始終不變,而烏克蘭和歐洲國家的立場卻不斷變化。他表示,在解決烏克蘭危機過程中應考慮到“領土現實”以及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鬆和扎波羅熱這五個地區的民眾已經選擇加入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