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網評:從“不可能”到“無限可能”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洪興
電影《哪吒2》持續火爆,路遇兩位小學生邊走邊聊,討論票房衝榜能衝到哪兒,還掰著手指頭算;琢磨《哪吒3》啥時候來,言語中充滿期待。
滿懷期待,源自無限可能。這位“魔童”橫空出世,之所以燃爆炫酷,就在於實現了許多“不可能”。且不說票房一路攀升,更不論特效鏡頭創造了多少先例,單說餃子導演的逆襲人生,就充滿了傳奇色彩,正應了電影裡的對話:“難道你還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試試!”……
優秀的作品總是既鼓舞人心,也給人啟迪。回望我們走過的路,以奮鬥創造奇跡,就是一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不斷突破、向上生長的過程,我們從中獲得的經驗與智慧,正是創造未來的強大底氣。
越是“不可能”,越是“分水嶺”。跨不過去,是千難萬險;跨過去,是別有洞天。必須拿出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曾經,橫亘在發展路途上的,便是一個個“不可能”。沒有大型機械,懸崖峭壁上能建渠引水嗎?河南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戰天鬥地鑿出“人間天河”紅旗渠。雜草都不長,荒漠裡能長水稻嗎?袁隆平團隊創新技術,種出海水稻,荒漠成糧倉。起步晚、底子薄,衛星導航能超車嗎?科研人員自主創新、追求卓越,開創北斗系統定位“極限精度”。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彰顯的正是一往無前的膽識、跳出路徑依賴的魄力。
可能性不會憑空產生,往往需要久久為功,創造有利條件、消除不利因素。保持接續奮鬥的韌勁,才能攻克一個個山頭,讓天塹變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