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大志願者答中評:心橋相連 兩岸友誼長青
http://www.crntt.hk   2025-02-20 00:55:12
北大青年志願者王懿在天壇祈年殿前。(中評社 姜宜芃攝)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實習記者 姜宜芃)近日,台灣大九學堂青年學生訪問團抵達北京,開啟了為期四天半的文化交流之旅。這是2025年台灣大九學堂首次來訪大陸,兩岸青年共同探訪了天壇、故宮、八達嶺長城等歷史名勝,參觀了小米汽車工廠等科技前沿企業,欣賞了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並體驗了冰雪運動的魅力。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兩岸青年學子展開了深入對話,留下了跨越海峽的溫馨記憶。在此過程中,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大陸青年志願者們在行前做足了準備,為大九學堂的台灣青年提供了賓至如歸的服務,助力兩岸青年快速交融交流。

  來自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王懿談及參與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初衷時,眼中閃爍著笑意。。2023年11月,她曾隨大陸高校團赴台進行九天八夜的交流,當地學伴“全能管家”式的服務令她深受觸動。“這次聽說青年團來訪北京,我立刻報名成為志願者,想把這份溫暖傳遞回去。”在她看來,北京市台辦與馬英九基金會所組織的這場交流活動,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瞭解大陸的契機,另一方面也為兩岸青年創造了天然的對話平台。

  在參訪小米汽車工廠時,王懿觀察到台灣青年對新能源技術的濃厚興趣。“我們從電動車的優劣聊到無人駕駛汽車的投入使用情況,甚至延伸到北京的車牌號限行政策、大陸駕照的考取方式。這些話題很自然地成為了我們交流的切入點。”她向記者分享道,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本就渾然天成,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平台和契機,而這類活動正是起到了這種“潤滑劑”的作用。她特別提到一個趣味細節:起初集合時,作為志願者的她需要逐一點名確認同學們的到場情況,後來台灣同學不僅學會自發報數,甚至能精準匯報缺席者動向。“我一度戲稱自己要退休了,他們也會陪我‘演一下’,裝作哭哭啼啼地說離不開我,總之就是特別可愛。”儘管衹有短短四天半的相處時間,但這種默契讓兩岸青年的關係更加緊密了。對於王懿來說,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認識了很多台灣的青年朋友,他們互留聯繫方式、交換禮物、拍攝美照,並約定好未來在北京再相見。

  這段經歷也讓王懿發現兩岸青年的深層聯結。“他們能夠熟練使用大陸的移動支付、社交軟件、和外賣服務。他們走過大陸多個城市和景點,對各地風土習俗也是如數家珍。”她表示,如果未來有機會,她希望能夠結識更多的台灣青年朋友,深入地瞭解他們的生活與所思所想。她期待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能夠增加更多科技主題上的互動,帶領台灣青年深入瞭解大陸的科技發展現狀,增加兩岸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上的深度合作。“如果能組織實驗室參訪或科創項目合作,或許能激發出更多思想火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