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央視網報導,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册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社會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為了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各地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條件。
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府“一號改革工程”,不斷在降成本、促融資、拓空間、優環境上下功夫。“工業上樓”向天空要地,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在深圳,已誕生世界500強企業10家,1.1萬家“中量級”專精特新企業,以及百萬級的小微企業。
邁瑞醫療是深圳一家做高端醫療器械的企業。這是不久前企業發布的一款AI掌上超聲設備。記者來到企業位於光明區的生產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等國產醫療器械正在陸續下線交付客戶。目前,這家企業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而在全國,在近期各地召開的“新春第一會”上,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高頻詞,上海市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推出58條任務舉措。在甘肅,開發建成了全國法院首個營商環境信息平台,全面推行“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達”等系列服務舉措。各地各部門都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細化政策舉措,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助企“組合拳” 民企創新活力加快釋放
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是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當前,各地各部門都在打出助企幫扶“組合拳”,民營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湧現。
在上海,建立起了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通過打造3個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和2個民營經濟總部園,加快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安徽提出今年要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力爭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的比重超過80%。在山東濟南,持續深入推進“攀登行動”,支持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目前已有640餘家企業獲得企業授信54.08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