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春節,中國文化對世界最深情的守望
http://www.crntt.hk   2025-02-13 10:14:35
中國畫 《歲朝歡慶圖》(局部),作者為清代姚文翰。(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從來,“年”都是有情的日子。

  從“燈前小草寫桃符”的除夕夜開始,到“花市燈如晝”的元宵節結束,春節,總是在團圓的喜樂與月圓的美麗中,為我們開啟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和奮鬥。

  無論是“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古典中國,還是“高鐵如龍躍九州,風馳電掣破雲流”的當代中國,無論是農耕文明時期安土重遷的鄉土社會,還是信息文明時代車來人往的現代都市,在中華文明綿延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春節始終是中華民族最具生活情感和社會理想的節日。

  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年復一年的參與、分享中,創造了大量內涵豐富、形式浪漫的慶祝新年儀式,積澱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文化樣章。它既古老又新穎,既盛大又細致,既熱烈又樸素,它是情感的年輪、理想的拓印、價值的踐行,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

  乙巳蛇年春節,第一個“非遺版”春節,以更多元的打開方式、更開闊的時空向度、更牢固的情感紐帶、更豐盈的當代表達,走進新的歷史時空。

  (一)

  春節,是隔千山、渡萬水的親人之間的奔赴,是中國文化對血濃於水的情感連接的熾熱守望。

  “圓”,從點出發,經由不同的半徑,走過不同的距離,最終合攏了、匯聚了,形成了圓。圓是目的、是效果,團是方法、是路徑。出發和回歸的原點是家庭和親人,是血緣、文化和情感的歸屬。家人圍坐一起吃年夜飯,成為春節最隆重的儀式;幾代人、大家庭的團圓,成為春節最重要的情感價值。

  這種情感連接和歸屬,驅動著古往今來的中國人,不論身份職業、長幼尊卑,都把回家過年看成天大的事,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只為這一刻的團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