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舞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和世貿組織成立30周年。二戰以來,以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基石,為全球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提供了開放、穩定和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為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進步注入了可持續力量。
世貿組織成立以來,成員從76個增至166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從1995年的6.3萬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31.3萬億美元,極大推動了全球價值鏈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幫助全球15億多人擺脫極端貧困,助力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世貿組織通過貿易規則談判、貿易政策審議、貿易爭端解決和能力建設等特有功能,發揮多邊貿易治理的主渠道作用。過去30年,世貿組織通過談判達成了《貿易便利化協定》《漁業補貼協定》《信息技術協定》等貿易協定,內容涵蓋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綠色、數字等領域,持續更新多邊貿易規則。世貿組織對不同發展水平的成員進行了460多次貿易政策審議,確保成員經貿政策措施符合多邊貿易規則,推動提高貿易政策透明度,便利各類生產要素跨境流動;通過磋商、審理、仲裁、調解等多種方式協助解決成員間貿易爭議,維護多邊貿易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中國項目”等各類多邊資源培訓了31萬人次來自發展中成員的官員,增強了發展中成員內生發展動力和多邊參與能力。此外,世貿組織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新冠疫情及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方面努力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充分體現了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遭受嚴重衝擊。世貿組織自身也面臨決策機制效率不高、發展議題談判步履維艱、上訴機構成員空缺等問題。對世貿組織進行必要改革,推動多邊貿易規則與時俱進,使世貿組織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是普遍共識、大勢所趨。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同世貿組織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國際經貿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和主動接軌者,逐步成長為重要參與者。特別是在2022年世貿組織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2024年世貿組織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以及世貿組織總理事會等重要多邊場合,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最大的發展中成員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促談促合促成,堅決維護廣大發展中成員合法權益和工商企業的正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