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柳州:加速產業升級 競逐新質生產力(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2025年春節復工首周,全國十餘省份相繼召開“新春第一會”,在萬象更新之際鳴響了各地拼經濟、拼發展的發令槍。通過解析各地會議部署,地方高質量發展呈現三大新趨勢。
優化營商環境錨定企業“獲得感”
相較於過往以稅收減免、用地優惠為主的傳統招商模式,今年多地政策制定呈現出鮮明的需求側導向特徵。
以上海最新發布的營商環境 8.0 版方案為例,“政策可感度”與“服務能見度”成為核心評估指標,配套推出的“政策智能匹配系統”和“免申即享”服務,確保惠企政策精準觸達市場主體。
廣東組建省級民營經濟服務局,全方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遼寧以降低經營主體成本、提升效率為目標,持續深化“綜合窗口”等領域改革……
以上舉措均折射出服務理念的根本轉變——真正優質的營商環境,需構建“需求感知-政策供給-效果反饋”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讓企業從政策旁觀者轉變為發展合夥人。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北京強調攻克“卡脖子”技術,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出要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同時,持續加大戰略性產業支持力度,圍繞未來產業建立長期投入機制。
廣東聚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提出要下大決心、集中發力,著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多措並舉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
安徽提出要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在搶占科技制高點上奮勇爭先,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闖出新路,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