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塑會展設施、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推動會展業從傳統生產性服務業向現代化服務業轉變。”任鴻斌說。英富曼會展集團(中國)副總裁張明認為,大數據分析和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可以提升展會效率和體驗,幫助參展商和採購商實現精準匹配和個性化服務,這是目前國際會展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國際範”成為對外合作關鍵因子。鄔勝榮介紹,我國舉辦的重點展會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境外參展商比例增長明顯。截至2024年底,我國(境內)已有265個展會項目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同比增長超過20%;UFI會員單位253家,同比增長約10%。與此同時,出國展覽的國內企業數量也有所增長。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貿促會審批通過並實際執行出國展覽項目1166項,參展企業超過5萬家。
“通過與中國代理商的合作,2024年大約有1000家中國參展商參加我們的展覽,展示了多樣化且充滿活力的產品。我們期待著今年能夠接待2000家甚至更多的中國參展商。”華沙PTAK國際展覽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托馬什·希普瓦說。
——綠色可持續能力日益凸顯。擁有光伏發電、地源熱泵系統、裝配式建築等80多項綠色環保技術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是綠色智慧建築的典型代表。“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各行各業的主流期望。”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主席查克·格魯扎德表示,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會展業企業都通過加大可再生材料使用、進行碳中和場館運營等多重方式,不斷使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國際展覽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柯世祺說,目前全球會展業都在致力於運營淨零碳活動,通過成立可持續發展工作組、設立可持續獎項、設立全球會展標準等具體手段,力圖實現“零碳排放”。
高質量發展仍存多道坎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會展業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壓力,經歷了一些起伏,已進入爬坡過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機遇與挑戰並存。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向何方?
——“關稅大棒”影響幾何?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自由貿易是未來支持全球經濟的最佳方式。如果貿易受到限制,對任何人、任何行業都沒有好處,對展覽業也不利。”來自德國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邁克爾表達了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