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組隨即對房地產辦證歷史遺留項目摸排工作進行“回頭看”,督促市、區兩級工作專班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調配合,打破壁壘、形成合力,做到“應納盡納,應辦盡辦”。截至目前,工作專班為3000餘戶各類“登記難”業主辦理了不動產權證。
表面看是“辦證難”,背後可能存在腐敗和作風問題
“不動產‘辦證難’,主要是指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購房戶難以取得不動產權證。雖然表現在不動產登記環節,但問題的症結點往往在於不動產登記前端的審批、核實、驗收等環節。”浙江省開化縣自然資源調查登記中心副主任餘洋表示。
2021年1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快解決不動產登記若干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針對用地手續不完善、欠繳土地出讓價款和相關稅費、未通過建設工程規劃核實、開發建設主體滅失及原分散登記的房屋、土地信息不一致等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出台了相應的處置措施。各地結合實際,化解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不動產“辦證難”問題仍有待化解。
“產權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最受關注。群眾擔心因登記不及時或不完整,導致房屋所有權受到侵犯或產生法律糾紛,影響房屋買賣、抵押、轉贈等權益。”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盧季鋆表示,具體而言,一方面可能帶來生活不便,影響子女入學、戶口遷移、日常居住等;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產生政策變化帶來的契稅增加等風險。
“表面看是‘辦證難’,背後可能存在一些腐敗和作風問題。”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分析,一是擔當服務意識不強,不積極主動告知流程,故意拖延、推諉扯皮,讓群眾在不同部門間來回奔波、疲於應付,不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導致歷史遺留問題繼續擱置;二是官僚主義作風,在設計不動產登記流程時添加無關緊要流程、索要不必要資料,增加群眾負擔,對待群眾“生冷硬推”;三是權力尋租,利用審核、登記等權力吃拿卡要,與利益方勾結,指定群眾找特定中介才予以辦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