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科技館初步統計,春節假期,全國科技館共接待觀眾超300萬人次,迎來乙巳年科普“開門紅”。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創新者大膽探索,不斷拓展人類認知的疆界、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進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的熱情,讓更多人插上想象的翅膀,邁向更為壯闊的星辰大海。
蛇年春晚上,一家中國初創科技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扭起了大秧歌,動作之多變、協調,令人叫絕。人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機器人扭秧歌也能如此絲滑。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人形機器人真正的魅力,遠超舞台之上。
當前,無論是工業製造還是商用服務,人形機器人正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輕巧自如地拿取材料,“客串”銷售人員推介商品……不久的將來,人形機器人還有望走進家庭,在養老等場景大顯身手。這個大年初二,登山助力機器人就亮相泰山景區。在人體工學設計以及動力、電子和算法的加持下,機器人能感知下肢的運動趨勢並及時“出手相援”,幫助遊客登頂泰山。
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解法,眾多的新發現、新成果證明,衹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糧食安全問題獲得了新解法。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最近發現了同時提高水稻碱——熱脅迫耐受性和產量的關鍵因素;
聽力障礙患者迎來了治療新曙光。日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通過對耳蝸聽覺毛細胞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和功能學分析,破解了聽覺毛細胞發育的“基因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