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浙江衢州:非遺薈萃年味濃
http://www.crntt.hk   2025-02-09 13:32:33
大年初一,浙江省衢州市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龍游竹馬舞表演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圖源:光明日報)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春節期間,衢州市西安高腔傳習所在這裡安排了一出祈福戲《文武八仙》。“‘西安高腔’,因衢州原名‘西安縣’而得名。這一劇種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南戲的活化石’,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武八仙》展現文武眾仙君為紫薇大帝拜壽的熱鬧情景。”衢州市文旅局局長李純浩說,“希望遊客在傳統文化中品味春節氛圍,共享非遺之美。”

  “快看,龍來了,龍來了……”不遠處,只見板龍或昂首挺胸走成“之”字形,或走成一字長蛇陣。龍頭左顧右盼,龍身在龍頭帶領下上下翻騰。“是我們村的,全旺板龍!”衢江區全旺鎮的村民趙大爺自豪地向身邊的遊客介紹。瞬間,只見板龍龍頭凝住,龍身盤成重重叠叠的圓圈。緊接著,板龍撒開龍尾,一圈圈地將龍尾裹在中心。

  2025年春節是我們第一個“非遺版”春節。衢州市全域推出了以“在衢州過非遺中國年”為主題的活動,包括“我在古城看非遺”“我在商圈購新尚”“我在文苑品雅風”“我在景區攬風華”“我在縣城尋千韵”“我在鄉村賞民俗”等六大系列新春文旅活動2000餘場。

  夜幕低垂,星光點點,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餘村村,被魚首燈映照得五光十色。這裡正在上演南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一夜魚龍舞”。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嘹亮的嗩呐聲,百米長的魚首燈開始游動,沿著村道蜿蜒而行,從村頭舞到村尾。家家戶戶鳴炮迎燈,在歡聲笑語中一路相送,共同祈願新的一年平安祥和。

  “很獨特、很熱鬧,年味很足!”來自安徽的遊客黃慧芳專程趕到這裡,為的就是體驗地道的“年味兒”。

  魚首燈源自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現在是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當地村民來說,魚首燈承載著他們對年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景。

  魚首燈龍頭魚身,中間接連板燈。每條板燈長1.6米,板上設置3盞花燈。花燈有千秋燈、四角燈、六角燈、南瓜燈、圓形燈等等,各具特色。除了燈頭燈尾由手藝人製作以外,中間的魚身部分由每家每戶自制板燈串聯而成。“為一條魚奔赴一座城”。這兩年,小山莊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沉浸式參與魚燈巡游。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