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網評:用有形之手護創新之花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孟繁哲
前段時間,地方兩會密集召開,“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走好科技創新之路,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發力,既通過市場機制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又強化政府作用,構建良好科技創新生態。向科技創新要動力,政府要扮演好三個角色。
先當“助產士”,匯聚資源“滴灌”科創新苗。
拿超精密測量儀器來說,研發門檻高,初期投入大,一度被國外企業壟斷。怎麼破局?在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當地政府組建概念驗證平台,設立耐心資本提供金融支持……依托豐厚的資源,一支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相關技術與儀器,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0到1的創新突破,需要有“第一桶金”,也需要“扶上馬,送一程”。從組建天使投資基金,到推出稅收獎補優惠政策,再到建立“揭榜掛帥”“創新積分制”等競爭制度……一些地方已經在靠改革的方法,破除觀念和制度藩籬,去發現並助力那些正在經歷“分娩”之痛的“科創母體”。
再當“陪跑人”,協調各方提供優質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