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家影城,等待觀影的觀眾在觀看電影海報。(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網評:從春節消費觀內需動能的高質提升
來源:大公報 作者:靖偉
2025年春節,內地消費市場呈上奪目答卷,內需動能實現高質提升。
其一,春節人流如潮,凸顯春節旅遊經濟的熱度。一方面,春運前19日,國內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相較於2024年、2019年,分別上揚7.9%、18.9%。另一方面,跨境游與入境游迅速修復,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的預測數據核算,今年春節假期日均出入境人員數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8.5%。得益於免簽政策,入境游增速頗高。攜程旅行平台的數據表明,今年到中國過春節的外國人較2024年增多了1.5倍,創造入境新紀錄。
其二,春節消費熾熱,保障春節內需動能的提質。受惠於“兩新”國補政策,手機、家電消費量顯著增長,假期商圈客流上揚21%,電商和部分地區手機、家電達成高雙位數的增長。這意味著,“兩新”國補政策的拓展擴容,不但提振了消費的“量”,亦激活了內需動能的“質”。春節消費市場,既有熱鬧之象,亦有門道內涵,可謂質量並驅,為2025年內需動能持續增量提質築牢了根基。
其三,電影票房再創新高,彰顯文化市場的潛力與韌性。截至2月5日(初八)午間,內地2025年春節檔票房破95億元,超越北美市場位居全球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一二線城市票房占比稍有提升,電影市場下沉的趨勢漸緩。此外,國產電影備受青睞,凸顯中國電影的競爭力,亦代表中國軟實力的提升。
春節文化吸引大量外國遊客
雖然完整的春節消費數據尚未出爐,市場和民眾已然充分領略到2025年春節假日經濟含金量的提升。一方面,春節市場不再盲目追逐人潮汹湧、車水馬龍且處處擁堵的喧鬧,國人過春節愈發顯得自信泰然,消費亦趨向務實理性。另一方面,中央“兩新”國補政策既具延續性,亦富創新性,緊扣民生消費的小切口,以消費升級助推內需韌性,補齊內需動能的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