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人們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上觀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視頻講話。特朗普表示,如果不在美國生產產品,就將面臨“數千億美元甚至數萬億美元”關稅。(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據大公網報導,美國宣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而且相關措施同樣適用於香港商品。
然而,美國嘴上說得威風,實際操作上卻極度混亂。先是在周三上午宣布美國郵政停止接收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過了數小時又匆匆撤回。朝令夕改的背後,反映的是美國當局的不自信以至心虛。
面對貿易戰,各界完全不必過分悲觀,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包括法治、商務機制、與國際間的聯繫仍然穩固,單憑加征關稅沒法完全抵銷香港的固有優勢;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級機遇也為香港帶來發展新空間。只要各界沉著應對,繼續發揮“內聯外通”優勢,香港機遇處處,前景光明。
根據特區政府去年的數據,截至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同時,香港是美國第27大貿易夥伴。截至2022年底,美國占香港外來直接投資頭寸約為450億美元,排名第六;香港向美國直接投資頭寸約為210億美元,排名第八。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
這可以反映出兩項事實,一是即便美國近年來一直想方設法針對香港祭出各種制裁、打壓措施,但港美之間的貿易活動仍然熾熱,美國企業在香港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截至去年頭四個月,投資推廣署已引入近200間公司,當中五分之一為美資;“引進辦”並在去年3月亦協助引進6間美國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