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目形式上,朱家儀大膽創新,摒棄了傳統的主持人報幕方式,設計了小情景劇作為節目間的銜接。學生們作為演員,不僅演奏曲目,還扮演《紅樓夢》中的經典角色。她說:“我想打破傳統,讓觀眾覺得演奏會其實也可以很有意思。”
朱家儀還特別邀請了一位扮演曹雪芹的“主持人”,他手持《紅樓夢》原著和毛筆,一邊假裝書寫,一邊娓娓道來,將各個節目串聯起來。
2021年,朱家儀策劃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演奏會。她依據絲綢之路的歷史軌跡編排節目,從大唐盛世的中原地區出發,穿越至充滿異域風情的西域地帶,最終抵達展現西方特色的歐洲。
根據不同的地域特色,朱家儀特別挑選了與之相呼應的曲目,如《盛世國樂》展現大唐的輝煌、《河西走廊之夢》捕捉西域的神秘、《卡農》呈現歐式的優雅等。伴隨著這些風格迥異的曲目,演員們的服裝也變換為唐制漢服、敦煌飛天式華麗服飾以及洛可可裝扮,共同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此次演出朱家儀還邀請了研究絲綢之路的歷史教授擔任旁白解說。他通過幻燈片和照片展示,用英文向觀眾詳細闡述了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曲目完美融合。朱家儀表示:“這樣可以中西結合,讓觀眾更加深刻地瞭解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
2024年,朱家儀將演奏會的主題定為“古箏與中國民族音樂”。她說:“之前的主題大都與漢族相關,但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中國其實還有55個少數民族,正是多元的民族才共同構成了中國這個大家庭。”
因此,朱家儀精選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曲目,併購買了相應的民族服飾供演員們穿著表演。她說道:“通過舉辦這次活動,我也進一步瞭解了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曲風等。”
每一屆演奏會都見證了朱家儀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不懈追求,讓觀眾在悠揚的琴聲中,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能領略到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共鳴
朱家儀經常受邀參加各類文化活動,比如華人社區的中秋晚會、國慶慶典、多元文化節等。
朱家儀還受邀參加總理內閣部組織的中國文化分享活動。她挑選了幾首經典古箏名曲,並進行了半小時的深度講解。活動現場,直播與錄像採訪同步進行。朱家儀表示:“能在這樣的場合展示我們的傳統文化魅力,我很自豪。”
除大型活動外,朱家儀還積極將民樂帶入中小學課堂。她走進班級,引領孩子們探索古箏的奧秘。她說:“雖然都是無償的,但是我非常樂意去跟他們分享,鼓勵他們親自上手彈一彈,感受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