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消協發布2024年消費投訴熱點分析
http://www.crntt.hk   2025-02-06 16:33:14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消費者協會6日發布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從消費者投訴熱點看,部分經營者在商品質量、營銷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如部分商家落實國補政策不規範、“車輛統籌保險”投訴激增、“先學後付”隱患多……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暴露了監管的短板。

  部分商家落實國補政策不規範

  消費者馬先生於2024年12月16日,在某電商平台某品牌自營旗艦店支付8599元(原價為8999元,使用400元國家補貼)購買了一部手機。12月22日發現同款手機在其購買價格基礎上降價700元,消費者按照平台客服要求重新下單價格為7899元(原價為8999元,使用400元國家補貼和700元平台優惠券)。消費者要求價格保護,但平台以新訂單使用了400元國補為由,只支持價保300元。消費者投訴後,通過消協與商家進行了和解,在價保300元基礎上,另行補償400元差價。

  據中消協介紹,部分商家先抬高價格,再用國補優惠吸引消費者。消費者購買了國補商品後發現價格大幅下降,要求補差價,但被商家以“國補商品不參與價保”為由拒絕。有的商家未按承諾時間發貨,或者以庫存不足為由強制取消訂單,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

  中消協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補貼政策細則,細化國補商品的價格計算規則,防止商家虛高定價或通過漲價等方式套補,侵害消費者利益。監管部門可重點加強對補貼商品價格的監測,對參與國補商品的價格波動進行動態監管,及時發現異常漲價行為。

  “車輛統籌保險”投訴激增

  消費者林先生稱,在手機上看到某運輸安全統籌服務有限公司發布的車險服務廣告,該公司工作人員冒充知名保險公司,以可購買汽車商業險為由誘騙其通過二維碼進行付款。付款後消費者收到的合同顯示是統籌服務,並非正規的商業險保單。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