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網評:“非遺”上春晚,帶來非一般魅力
來源:人民網 作者:邱 風
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的《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已落下帷幕。但是,很多精彩節目都駐留在億萬觀眾記憶深處,比如,令人美不勝收的“非遺”元素。
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屆總台春晚,整台晚會處處體現“非遺”特點。從中國傳統建築創演秀《棟梁》,到小品《借傘》,再到歌舞《潮起舞英歌》……一個個節目主打“非遺”元素,展現“非遺”魅力,帶給觀眾非一般的體驗。
以《棟梁》為例。該節目帶領大家沉浸式走近2024年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不僅可認識“凝結中國人智慧的鬥拱與榫卯”,更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與智慧。
需要提及的是,總台春晚展示“非遺”元素,並非生硬表達,也不是簡單機械地向觀眾“兜售”其意義,而是借助“黑科技”等手段,融入了時尚氣質。在《棟梁》這個節目中,“XR+數字孿生+VP”技術的運用,讓觀眾“不僅看到了古建築的外在之美,更從深層次理解了這些建築背後承載的哲學思想與歷史積澱”。此外,還有很多節目在詮釋“非遺”內涵時,都巧妙融入科技力量。
據統計,我國普查到的“非遺”資源總量約有87萬項,國家、省、市、縣4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57項(包含3610個子項目)。實現“非遺”傳承不能缺少創新,推出“非遺”表演同樣離不了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