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報導,這份法案的制裁名單以2023年11月另一項類似法案為基礎,卻删除了律政司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理由是對方已經辭職。一直與金映玉、麥戈文勾連的“自由香港基金會政策與倡導協調員”、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許穎婷解釋,删除相關人士是“想讓他們有機會決定是否仍願意參與香港特區政府威脅民主、人權及自由的事務”,又說這“不是威脅或懲罰”云云。
許穎婷顯然是欲蓋彌彰。既然有關法案已然開宗名義說要“制裁”,其實際效果就跟威脅和懲罰無異。美國反華政客的目的,就是恐嚇特區官員和司法人員,迫使他們離開,令香港降低執行國安法律的力度,甚至間接使國安法律變成“紙老虎”,讓過去美國在香港的“代理人政治”把戲得以死灰復燃。
過去香港曾有多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疑遭受政治壓力而離任,許穎婷這番說話可謂不打自招,間接透露了這些政治壓力的幕後黑手究竟來自哪裡。美國政客和亂港分子口口聲聲說尊重法治精神和司法獨立,但實質所做的,卻是公然踐踏法律公義,妄圖搞政治恐嚇。不管再怎麼試圖“洗白”,也改變不了這些制裁法案的霸權本質。
事實上,這也不是美國第一次制裁特區官員或對法官施以恐嚇,而且每次有新法案或制裁名單出爐,人數也越來越多。然而,在過去多宗涉國安案件中,可以清楚看見美國的這些威脅恐嚇,終究動搖不了香港的法治制度。在“35+顛覆政權案”、“立場新聞案”等重要案件中,司法人員始終表現出高度的專業精神,檢控人員在庭上列舉出大量強而有力的實質證據,司法人員亦就此對各被告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決。
除此以外,國際調解院將於今年年底開始在香港運作,成為全球首個致力以調解解決種種國際糾紛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去年“世界正義工程”公布《2024年法治指數》,香港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繼續排名第六,並在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23,繼續領先於一些不時無理批評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的歐美國家。種種事例,都說明了香港的司法制度得到國際認可,更反映香港國安法實施過後,非但沒有令香港法治退倒,而是成為香港法治發展得以向前邁進的重要基石。
揮舞“制裁棒”必將徒勞無功
在上周舉行的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表示,在近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的大環境下,香港部分海外法官最近遭受有組織的滋擾和施壓,情況應受譴責。司法機構比任何個人都更宏大,少數海外法官提早離任並不意味司法機構的素質或獨立性減低,我們的制度是建基在法律原則、判案先例以及持續有效運作的穩健架構。個別法官的去留儘管具有重要性,終究也不會削弱制度的基礎和健全性。香港法官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有能力維護法律,這些都不斷得到印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