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修中(左三)出席在佛羅倫薩市政廳“首都”大廳舉行的第十二屆卡洛·洛倫齊尼匹諾曹獎頒獎典禮。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旅意華僑張修中,用二十年的時間,從最初的一位藝術求學者,到參演電影、成立中藝國際、打造紀錄片、創辦繁花中國電影節,一步步成為中意兩國文化的交流使者。
夢想啟航
張修中出生於中國河南,從小酷愛文學藝術。他飽含對現當代藝術形態與脈絡的熱愛,跨越山海來到意大利佛羅倫薩求學。
“那時候,我對一切文化藝術都充滿了好奇,想要瞭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張修中回憶道。
回想起在佛羅倫薩的那段日子,張修中說:“我記得那時,每天白天剛一結束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課程,便要立即去火車站搭乘前往普拉多的火車,趕到劇院學習課程。待到下課時,夜幕已然降臨,便可趁著月光,趕最後一班回佛羅倫薩的火車回家。”
春去秋來、夏暑冬寒的生活皆是如此。求學期間,他系統地學習了現當代藝術理論構架與雕塑專業知識。他不但在劇院中學習電影表演課程,還參與了畫展沙龍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意大利當代美術館舉辦展覽並獲獎,加入了當代藝術博覽會,並以全額獎學金完成了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的學業。
這些寶貴的經歷拓寬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藝術實踐。通過歐洲聯盟伊拉斯謨國際交換計劃,張修中被派至德國波茨坦繼續深造。
在學生時代的末期,張修中迎來了他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次特別的機會,他被意大利著名導演帕特裡齊奧·喬弗雷迪選中,以男主角的身份出演了電影《白日夢》。在拍攝過程中,張修中深刻體會到了藝術的無國界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成員們,為了共同的藝術目標,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共同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