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人們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中國春節文化體驗活動上展示他們親手製作的剪紙。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春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運,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來自巴西的女演員李丹妮這樣描述她的春節記憶,“車站的人流絡繹不絕,他們的始發站或許不同,但他們奔向的是共同的‘終點站’——家。”
李丹妮來自巴西聖保羅州,在中國已經生活將近11年。從在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到參與電影《流浪地球2》的拍攝,再到在中國安家,她切身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瞭解了很多關於春節的文化符號。
2015年,李丹妮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和另一位俄羅斯學生一起在中文老師家包餃子。從那時起,她不僅僅把餃子當作一道美食,還在心裡為它賦予了團聚和豐收的含義。
“我屬豬,所以我在2019年豬年的時候買了一個紅色的豬布偶。”李丹妮向記者展示她的春節收藏品。來到中國後,過年她還會經常穿紅色的大衣、襪子,戴紅色的圍巾。她說,這會在新的一年為她帶來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