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大公網報導,韓國總統尹錫悅因違反憲法頒布戒嚴令,結果被國會投票通過彈劾,彈劾案交由韓國憲法法院審理。截至昨日彈劾案庭審已進行第四次公開辯論。那麼什麼是憲法法院,為何我們沒有相近的制度?
要探討這問題,首先需理解普通法國家與大陸法國家這方面的分別。普通法國家緣於英國,因為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等,所以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均由英聯邦國家或屬地引用至今。英國沒有成文憲法,衹有憲法常規,權威著作和國會通過的不同憲法有關的法例。如何融合及理解這些慣例、著作和法例則交由法庭處理,因此在普通法制度下,所有的憲法問題均交由一般的法庭透過審訊形式處理。
大陸法國家則相當不同,他們一般是新成立的國家大多有成文憲法,他們理解到憲法問題並非一般問題,而且涉及憲法的問題多與政治有關,所以把這些問題交由一般法庭處理並不恰當。
因此,絕大多數大陸法國家均設有獨立於一般法庭體制的憲法法院或憲法委員會,專門處理憲法上的糾紛。這些法院和委員會絕大多數為憲法所規定,有明確的職能和架構。
例如韓國憲法法院與一般普通法院有別,專注處理憲法上的問題。韓國憲法規定,憲法法院獨立於行政、立法和普通司法系統,法院應有九名法官,其中三人由總統提名並經國會批准,其餘六人分別由國會、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及法官會議推薦產生,而憲法法院院長也必須得到國會批准才可出任。由此可見,這些法官必須得到政治上掌權的持份者認同才能出任。
再看其他國家,分別也不大,例如德國憲法法院由議會遴選投票產生,意大利憲法法院的法官則由總統、國會和一般法庭所推薦任命,法國憲法委員會的法官包括退任總統,及由國會投票產生。這些安排突顯了憲法法院的法官並不能與一般的法官相提並論,一般法官不能有政治立場,但憲法法院的法官卻恰好相反,需要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我國是大陸法國家,國家憲法第六十七條列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包括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換言之,其他國家的憲法法院或憲法委員會職能,在我國的憲法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行。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處理憲制上的問題,是理所當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