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三礦連發”,找礦行動取得重大突破!
1月以來,接連傳來好消息:青藏高原新增銅資源量2000餘萬噸,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鋰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我國鋰礦資源量躍居世界第二;鄂爾多斯盆地涇川地區取得鈾礦找礦重大突破,資源量規模達特大型……
據介紹,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聚焦大宗緊缺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圍繞重點成礦區帶和重要含油氣盆地,實現了一系列重大找礦突破,西部地區新增一批能源資源基地,中東部老資源基地資源基礎進一步夯實,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能力顯著提升。
銅礦資源儲量實現大幅增長
大宗礦產找礦增儲為製造強國奠定資源基礎。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熊自力介紹,我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同時也是第一大礦產資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大宗礦產是製造業的“糧食”,我國銅、鋁、鐵等大宗礦產找礦取得重大突破,資源儲量大幅增長。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青藏高原新增銅資源量2000餘萬噸,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已經形成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4個千萬噸級的銅礦資源基地。青藏高原將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有力改變我國銅礦勘查開發格局。
如何實現“礦越開越大、資源越開越多”的良性循環?“地質勘查+技術創新降低礦石入選品位”推動銅礦資源量實現大幅增長。
通過公益性地質調查引領商業性勘查,是找礦實現快速突破的重要路徑。在巨龍—甲瑪地區,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紫金礦業等礦山企業開展成礦規律及深邊部找礦預測研究,對巨龍銅礦原有礦權範圍進行補充勘查,累計投入鑽探工作量9.8萬餘米,全面深入地對巨龍銅礦進行深邊部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