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文匯網報導,屹立於香港北角英皇道的新光戲院,早前宣布將於今年3月3日結業,讓不少市民感到惋惜。為讓大家重溫這座歷史建築的風采,東區民政事務處與新光戲院聯手舉辦的東區文化節,於昨日特別舉辦新光戲院開放日,讓巿民大眾自由參觀,更設懷舊展覽廳,在兩場導賞團中更有機會試玩傳統樂器。新光戲院充滿歲月痕跡的放映機、逾半世紀的波波燈,人人都把握最後時光,與陪伴粵劇迷度過歡樂時光的粵劇殿堂說再見,記錄這間有52年歷史的戲院,希望用相機拍下新光戲院的一點一滴紀念。不少戲迷對這個港人的集體回憶感到依依不舍,認為新光戲院見證了香港粵劇的發展,除了是一座粵劇文化地標,亦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意義非凡。
歷史悠久的新光戲院,至今仍保留昔日風貌。開放日活動於昨日上午10時開始,香港文匯報記者9時半到達現場直擊,發現已有約30人在輪候,人龍由街頭排至街尾。排頭位的洪先生早在9時已抵達,他直言新光不只是一間戲院,“好唏噓,從小到大都在這裡附近看過戲或看過粵劇,甚至覺得香港再沒有一個這麼好的場地來發揚香港文化。”
其後記者入內所見,大堂售票處上方“新光戲院,粵劇殿堂”的牌匾十分醒目,抬頭更可見天花板懸掛著108盞波波燈。高低起伏的布陣,構成漫天星宿的景象,步入大堂一刻,即使不刻意抬頭,也被頂上的滿天繁星所吸引。負責講解的導賞員表示,佛經有雲“人有108種煩惱”,該108盞燈就是期望觀眾撥開雲霧見青天,在觀劇後借助戲中智慧面對煩惱; 大堂亦設有一部古董磅重機,投入硬幣後便會吐出標示體重的卡片。
在一樓劇院門口處,映入眼簾的舊物除了大鼓,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京劇表演大師梅葆玖壬辰年(2012年)的書法對聯,以及李居明大師於2018年題字的牌額,更值得細心欣賞。
走進大劇院,逾千個座位自戲院開幕已保留至今,無柱和喇叭式設計令聲音特別能落台,成大老倌最重視的表演場地。舞台前方的樂池,是樂手演奏的地方,鐵欄保留鐵花裝飾。穿過戲台左右兩邊的虎度門進入後台,走廊盡頭是一面鏡子,寫上“請好好享受自己精彩的演出”,由李居明題字、粵劇界守護神華光先師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