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1月19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19名通過網絡報名產生的公民與近800名江蘇省人大代表一起共同聽取了江蘇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歷史上首次邀請公民旁聽。
根據要求,凡年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江蘇居住或者工作的公民均可報名,有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等情形的除外。
第一次現場聽政府工作報告,受邀的公民想聽啥?從旁聽公民構成來看,記者注意到既有區域分布上的差異,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鄉鎮;也有行業上的考慮,有社工、律師、大學生、公司職員等。大家共同關注的是江蘇的整體發展情況、2025年的主要發展任務等。但每個人的關注點又有具體差異。當聽到2024年“深入推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總磷濃度達到2007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湖體平均水質30年來首次達Ⅲ類、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水平”時,太湖邊長大的律師陳佳難掩心中的激動,他還仔細統計了報告中江蘇的多個第一,“2024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在這些“第一”或者“率先”的表達處,他都做了鮮明的標記。來自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鐘樓社區的社工紀暘關注“一老一小”問題,當聽到2025年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進失能老人健康服務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等關於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保障的內容時,一直在社區一線工作的她感到政府工作既有延續性,又有新內容。
為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積極擴大公民政治參與,根據江蘇省人代會議事規則和《公民、外國友人旁聽省人代會和常委會會議辦法》有關規定,受邀公民除了旁聽政府工作報告,還可以填寫旁聽公民意見建議表,提出書面意見建議。
提出什麼意見建議?受邀旁聽公民參會前都認真做了功課。開幕會後,19名受邀公民從江蘇大會堂來到旁邊的會議室,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張愛軍與大家進行座談。
“針對老齡化問題,迫切需要加大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專業人才培訓體系,鼓勵高校相關專業與社區合作,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紀暘結合自己平時的工作提出建議,並希望邀請公民旁聽人代會的形式能擴大到地市一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