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蓋鄉馬漢台村的光伏生態牧場,就位於國家能源集團青海海南州公司青豫二期100萬千瓦光伏光熱項目旁。2023年以來,當地在光伏電站旁,就近為馬漢台村建了4個羊圈,旁邊還有簡易板房,牧民可以就近休息、照看羊群。“今年羊肉價格下行,我們貼上了‘光伏羊’的標簽,每斤比當地其他羊多賣5元錢。”尕瑪仁青言語中頗感自豪。
2024年11月21日,青海通過打造“光伏羊”特色農畜產品品牌,組織開展高原天路飄香“光伏羊”進京暨牦牛下江南活動,向光伏國企、央企和北京、江蘇、天津、四川、河北、深圳等地輸送農畜產品300餘噸,金額達1700多萬元。
摸清建設底數,持續治理“沙戈荒”
嘗到“光伏治沙”的甜頭,2024年底,青海省印發《光伏產業林草沙地利用區劃報告》,全面盤點沙漠、戈壁、荒漠資源家底,將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細分為鼓勵發展區、適宜建設區、符合發展區,指導促進各地光伏發電和防沙治沙融合發展。
“我們結合綠色能源相關發展規劃,組織專業技術團隊進行集中攻堅,詳細摸清林草沙資源分布實數,扣除了‘三區三線’、紅線及不適宜地塊,復核了空間規劃管控要求,著力解決清潔能源建設項目規劃布局不精準、選址落地不細致、前期工作滯後等問題,並開展建設項目生態適應性評估,確定了光伏產業適建區域。”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杜平貴說。
目前,青海全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769萬千瓦,這個數字仍在增長。“兩方面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一方面是清潔能源產業協同落地比較給力,另外一方面是沙化土地面積很大,兩者‘一拍即合’。”杜平貴介紹,經過摸底,青海明確,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