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國學者在良渚感悟文明魅力
http://www.crntt.hk   2024-11-28 11:25:54
 
  米田穰是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幾天前,他對一批出土自良渚遺址墓葬的陶器做了成分研究。他發現,製作這些陶器的原料並不只來自良渚本地。

  “當時的良渚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很多人與物可能來自遠方。人們為什麼要建造這個城市?又為什麼要聚集在這裡?這是我最感興趣的話題。”米田穰說,如果能在“良渚論壇”上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發現,“那對我來說是非常高興的事情”。

  良渚博物院內,五千多年前良渚文明留下的玉器、陶器、石器等手工製品遺存,吸引了考古學家的目光。

  “良渚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考古學教授伊諾桑·皮吉拉伊說,2019年第一次來訪中國時,他就將探訪良渚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

  皮吉拉伊認為,良渚的發現,不僅關乎珍貴的手工製品,還關乎文明的起源。“強調我們從哪裡來是非常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過去的價值觀中,學習如何塑造通向未來的路。”

  走進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風吹蘆葦搖。波蘭薩克斯管音樂家帕維烏·古斯納對此著迷,並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幾張珍藏的照片。那是今年2月,在波蘭華沙國家愛樂音樂廳舉辦的“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上,他與中央民族樂團共同演繹了經典曲目《茉莉花》。

  “良渚的風景非常貼近我的心靈,貼近我的感受,貼近我的情感。也許日後,當我演奏起最愛的薩克斯,特別是演奏中國音樂時,我會想到這趟美妙旅程中的所思、所見、所聞。”古斯納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