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據光明網報導,近期南方暴雨洪澇災害造成了大批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大量房屋倒塌損毀,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多次啟動救災應急響應,採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來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7月12日,應急管理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救災和物資保障司司長陳勝介紹,主要採取四方面工作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一是突出關口前移,預判啟動救災應急響應。堅持提前謀劃,汛前,積極推進救助預案體系建設,加強救災物資向鄉村這一級前置,強化隊伍建設和培訓,提高基層救災救助能力。堅持提前預判,災害中,加密會商調度,綜合分析災情,預判災害發展趨勢和救災救助任務需求,提前啟動國家救災應急響應。堅持動態響應,災後,根據災情變化及時調整響應的等級,國家層面6次啟動四級救災響應,其中3次提升至三級。總的看,救災響應的時效更強、頻次更高、措施更實,持續傳遞“國家在行動”的有力信號。
二是突出需求牽引,快速調撥中央救災款物。著眼災區需求,會同財政部預撥3批次生活救助方向中央救災資金6.48億元,撥付效率更快、支持力度更大;協調加快救災物資調撥效率,特別是針對湖南局地突出情況,連夜協調物資運達現場。著眼不同救助時段,會同國家糧儲局調撥9批次22萬件中央救災物資,支持災區滿足群眾臨時避險、轉移安置、過渡安置不同階段的差異化救助需求。著眼不同救助群體,統籌中央地方儲備資源,多次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協調發放大量食品、生活用品等多樣化物資,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