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景德鎮組建非遺保護協會,建設非遺項目數據庫,培育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百餘個,推動了手工制瓷技藝薪火相傳;設立景德鎮陶瓷技師學院,成立“一帶一路”國際陶瓷教育聯盟,推動科研教育機構與陶瓷企業、作坊協同合作,培育新一代工匠。一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長年奔波在景德鎮,傾力支持各項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景德鎮陶瓷大學為代表的院校師生積極投入陶瓷文創產業中,為景德鎮文化旅遊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不斷“激活”古老的陶瓷文化
景德鎮老城區商業氛圍濃厚,擁有大量專門從事藝術瓷生產的中小企業或傳統制瓷作坊。通過有效解決老城區“人往哪裡去”“老廠怎麼辦”等問題,這些地方煥發了活力。根據老城區現存歷史建築特色,當地政府積極籌措資金,盤活古建築、老廠房等優質資源,整體打造具有鮮明文化風格的地標性建築。改造後的文化空間引入文化產業的多元業態,進一步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依托互聯網積極宣傳推介景德鎮特色陶瓷文化,打造多平台文創直播基地。
經過多年努力,“一城瓷器半城窑”的景象逐漸顯現。繼1982年國務院批准景德鎮為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後,2014年,景德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2023年,景德鎮珠山區獲評“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陶溪川文創街區獲評“2022年國家旅遊科技示範園區”,景德鎮三寶國際瓷穀景區獲評“江西省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單位”。僅2023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景德鎮全市共接待遊客超800萬人次。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窑火夜夜明,瓷器日日出。”景德鎮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於持續性地聚集大批人才。如今,景德鎮已成為眾多青年人理想的定居地和創業目的地。據統計,景德鎮現有“景漂”超6萬人,其中有5000餘名“洋景漂”。越來越多外來人才的加入,給景德鎮文化事業發展帶來新的氣象。
建好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是景德鎮發展的重要目標。從歷史中挖掘價值、在傳承中孕育新機,不斷“激活”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斷豐富文化遺產的時代內涵,需久久為功、綿綿用力。 |